「紅烏龍」浪潮來襲!
紅茶香與烏龍韻完美合奏,醇厚迷人,青農接棒翻轉台東老茶區命運!
今年6月,台東鹿野茶區舉辦了第一屆紅烏龍競標媒合會,以30支紅烏龍在網路與實體現場上進行標售。台灣茶葉的售價多以每年舉辦的比賽茶作為分級標準的參考依歸,這種公開標售極少,是台東青農的首度創新嘗試,最後媒合會中競標最高的茶價竟然來到了2兩1500元(1斤/1萬2000元)!
誰能想像這個不被看好、一度沒落的東部茶區,能出現這樣的榮景?「紅烏龍」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茶?
紅烏龍是誰?紅茶的香,烏龍的韻
提起紅烏龍,一般多會聽到這樣的問句:「紅烏龍到底是紅茶?還是烏龍茶?」
記得第一次從茶界某位前輩口中聽到對紅烏龍的評語:「不三不四!」可見這個相對資淺的新興茶還未獲得普遍的認可,然而它近期所展露的鋒芒卻已不容小覷。
如果以人喻茶,茶湯色澤紅灩、口感飽滿圓潤的台東紅烏龍,可能不是那種豔麗出色的美女,卻是輪廓深邃的亮麗姑娘。因為帶著紅茶的香氣,又具備烏龍茶的喉韻,因此容易讓初識者墜入「到底是紅茶還是烏龍茶」的辨識迷宮。
產地茶之所以各具特色,茶的品種也是關鍵。例如三峽碧螺春使用「青心柑仔」製作的綠茶有清新蔬豆香,桃竹苗地區使用「青心大冇」製作東方美人散發特殊蜜香,而台東鹿野的紅烏龍,茶種是「大葉烏龍」,這品種在台東的風土條件下茁壯成長,製作出的紅烏龍,香氣、韻味獨樹一格。
大葉烏龍曾經是日治時期台灣四大名種(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硬枝紅心)之一,青心烏龍如今是台灣市佔率最高(60.7%)的茶種,青心大冇因東方美人的名氣,繼續鞏固名種的地位,大葉烏龍卻隨著茶區起落浮沈,曾經一度沒落,所幸近年靠著創新的製茶法大翻身,茶區振衰起敝,成為台東地方特色茶的驕傲。
特殊製法翻轉茶味,也翻轉台東低海拔茶命運
在台茶風味輪的分類中,紅烏龍隸屬焙香型球形烏龍茶。茶乾呈半球狀、色澤暗紅帶有光澤,茶湯水色橙紅,茶質厚重具熟果香,滋味醇厚圓滑。就製法來說,紅烏龍絕對是一個完全從台灣土地上發明的新興茶類,它究竟是如何發跡的?
民國八十年代,海拔平均三、四百公尺的台東鹿野是不被看好的貧窮村莊,這裡生產的茶過去被命名為「福鹿茶」,以製作包種烏龍茶為主。在台灣標榜高山茶清香的市場中,低海拔茶被忽視,台東茶產業逐漸走下坡。為突破鹿野茶區困境,2008年在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與民間茶農的努力下,決定以創新製茶法拯救低迷的茶產業。
最初大眾只約略知道這種新興茶類的製法是結合了烏龍茶與紅茶兩種工法,而關鍵變化在製程上的顛倒。「主要是揉捻與炒菁的順序,過去紅烏龍的特殊製法並不公開,現在卻已經不是祕密了。」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副研究員兼股長羅士凱說道。
鹿野風土加上製茶技術,花果蜜香與烏龍韻完美協調
台東的海拔與日照條件,適合重發酵茶類,紅烏龍的發酵程度是目前烏龍茶類中最高的,甚至重過東方美人。紅烏龍也相當重視焙火(屬於中重焙火),但程度並未高過凍頂烏龍或鐵觀音。羅士凱說,紅烏龍是焙香型的烏龍茶,透過烘焙可以去掉菁味,提高茶湯圓潤度,並能修飾香氣,「就是提升『著蜒』(小綠葉蟬叮咬)產生的蜜香味,有時甚至出現木質香,接近檜木香氣。」
鹿野的茶因為陽光充足、多酚含量高,海拔高度適合重發酵、轉紅完全,製程上容易做成蜜香風味,萎凋與攪拌的過程中更出現花香、果香,近年來製茶技術不斷突破精進,將烏龍茶與紅茶兩者的協調感做得很好,品質令人驚艷。泡同一壺茶,有時候會喝到口頰流連的紅茶香,抑或久據喉頭不散的烏龍韻,這正是品嚐紅烏龍的趣味所在。
從福鹿茶到紅烏龍,資深茶農努力求變
每年2月至11月為茶季,茶農依照各自的茶園管理方式,一年五採到十採不等。拜訪林旺製茶廠,茶農林耀精是個性情中人,一進門問他,現在採茶嗎?他回以「有呀!現在正請了『日本人』在園裡幫忙採茶!」原來指的是日本製乘座式採茶機。他有七公頃茶園,以前從頭採到尾,需要整整一個月,但缺工嚴重,是目前茶區面臨的最大挑戰,他認為台灣人應跳脫「手採茶才是好茶」的僵化思維。
林耀精聊起過去的賣茶心酸,從前台東茶農從山上把茶葉背下山,到台北茶行求售,往往要看賣方的臉色,有時候在店裡從早坐到晚,茶行主人說:「你這個茶呀!很香,但是不好賣,因為大家一聽到『鹿野』這個地名,就不會有興趣買。」在當時海拔低、沒有知名度,成了鹿野茶的最大劣勢。
當紅烏龍的技術萌芽後,林耀精也轉型做紅烏龍,利用機器採收,加上產銷履歷,他的茶終於走出低谷,還對外拓展大步邁向國際市場。
紅烏龍年輕化,青農返鄉接班
原本台東茶區的「劣勢」,因為觀念翻轉、製法創新,反而迎來了產地茶的春天。陽光充足,兒茶素多,春季茶芽容易苦澀、夏季則收斂性強,過去被視為缺點的低海拔,反而讓發酵容易做足。根據茶改場的評估,台東鹿野茶區氣溫雖高,但濕度低(都在70%以下)、空曠通風,因此生長的茶菁不易受季節、病蟲害等因子限制,茶園可不噴施農藥,四季都容易「著蜒」,亦適合推廣為有機茶園。
台灣農村普遍面臨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產業行銷不易,在台東鹿野也並不例外,種茶、製茶都是辛苦活兒,但這裡與台灣其他茶鄉不同的是,青年返鄉比例超高,有可能是全台灣茶區第一名。
溫慶裕與哥哥是台東鹿野茶區最早返鄉的青農,十年前算是異數,因為當時大家都覺得,年輕人應該留在都市比較有發展。新元昌是台東地區的第一家茶工廠,父親是資深的製茶師,無論製作包種茶與紅烏龍都相當在行,溫慶裕返鄉的前幾年都待在茶園裡學習種茶、製茶,花了六年才出師,父親退休後,兄弟倆接手管理。
由於新元昌的茶工廠頗具歷史,在社區文化工作者廖中勳的協助下轉型成「新元昌茶產業文化館」,以「社區客廳」概念進行茶文化導覽,特別推廣紅烏龍的特殊製法,一年可接待將近兩萬人次的觀光客。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茶葉直售顧客、無批發,幾乎每年都能順利完售。
紅烏龍當紅酒上餐桌,紅烏龍咖啡、啤酒創新上市
溫慶裕是返鄉較早的先鋒,其他如龍芳、林旺、上將、阿山哥、博雅齋、君玉、碧蘿園、連記、東傑、鹿嵿記、允芳、厚生、永安,也都陸續有年輕人回來接班,將紅烏龍走出各具特色的茶路。例如上將茶園的茶二代林廷瑀原本在台北擔任美術設計,返鄉後自創「女兒不懂茶」品牌,積極走外展市場,為老茶行打開新市場。「阿榮柑仔店」的張一鳴與龍芳茶廠的廖柏榮,也都是在紅烏龍品評與製程上不斷精進的明日之星。
因為青農的加入,這幾年來紅烏龍變年輕了,茶區洋溢著一股青春活力。不再局限傳統,實體店面之外,這群年輕人更多了網路觸角,懂得新鮮行銷,除了一般壺泡,冷泡、冷萃,尋找各種品飲的可能,例如在餐桌上將紅烏龍當紅酒喝,還有手沖紅烏龍咖啡(把茶葉磨粉仿照咖啡粉手沖),最近連紅烏龍啤酒都問世了。
成立紅烏龍合作社,讓家鄉風土的茶香飄揚
這一兩年藉著辦各種活動大量曝光,紅烏龍知名度大大提升,幕後推手釧南雁也是一位台東子弟。她在2015年返鄉後因從事食農教育而開始認識家鄉的紅烏龍,發現紅烏龍的潛力,也看見了問題。在找茶的過程中,她感受到紅烏龍的品質很不穩定,導致好茶很難買,而且定位混淆。「我曾經在花蓮旅遊,看到飯店裡的紅烏龍包裝上竟將它標示為『紅茶』。」
釧南雁意識到,紅烏龍的原創地是鹿野,應該由自己來說家鄉的故事,而如果量與品質再沒有做起來,不僅將導致市場萎縮,更有可能被外面魚目混珠的市場所取代。
2020年10月,釧南雁成立紅烏龍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目前有38名社員,平均年齡33歲。合作社除了凝聚各方年輕茶農的想法與資源,走分級、時尚品味的文青風,聘請專業公司協助行銷,提升紅烏龍的品牌與價格,也與茶農、茶廠合作加工進行風味拚配,除了農藥零檢出的保證,也提供產地證明標章,期使紅烏龍有質也有量。近年來紅烏龍的茶價逐漸拉抬,一斤從1200到8000元不等,茶區裡外能感受到一股欣欣向榮的買氣。
紅烏龍年輕化,傳統茶區成功轉型,除了在地茶農自己的努力,得道多助的還有地方政府、水保局、茶改場的全力相挺,例如縣政府利用地方創生的經費挹注,茶改場給予製茶與品評技術上的培力等。一度沒落的茶區,以傳統名種、新興製法作為產地茶後盾,青年返鄉傳承,創意行銷突破盲點,台東鹿野紅烏龍茶已從被嘲諷的「不三不四」,走向風土品味的獨一無二。